趋势分析 | 2023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八大趋势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是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也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历史进程的关键驱动力。
目前,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已从起步探索转向规模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这是工业互联网发展前进方向的根本遵循,可见,未来工业互联网发展活力还将进一步释放,展现出广阔前景。
顶层布局形成共识,政策支持加力
将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应用至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方面,已经成为了共识。美欧各国持续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美国连续10年推进先进制造国家战略、德国发力“工业4.0”、欧盟实施“工业5.0”战略,英法日等传统工业强国以及韩国、新加坡、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希望通过强化数字优势,巩固制造业领先地位。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我国体系化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工业互联网顶层设计已经明确。2023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更是作出部署,要“完善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应用体系”。2023年,我国将继续加大对工业互联网的支持力度,持续打出央地协同的政策“组合拳”。
“平台+”集群式转型成为服务新模式
工业互联网作为推动数字经济深入发展的重要抓手,将进一步向区域产业集群规模化下沉。需聚焦中大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以平台化、体系化的方式提供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及解决方案,成为园区数字化转型的首选路径。行业头部企业经过多年先行先试,以供应链、产业链为牵引,以共性场景为突破点,通过提供全流程、全场景的咨询服务,以及构建“平台+服务”模式,由点到线至面带动更多区域产业集群协同转型。
2023年,工业互联网服务体系将日益完善,中小企业的技术门槛与上云成本将大幅降低,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进集群、进基地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链式”融合创新成为应用新路径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正在从关注供给侧的体系建设与技术迭代,向立足需求侧的用户价值与需求定义转移。数字化转型已经从单一业务环节上应用和业务系统间的综合集成,变成了以数据为驱动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发展模式的创新。
2023年,将以“链主”企业数字化转型为牵引,进一步强化链式发展,通过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全链数字化改造和上云上平台进程不断加快。数据、资源、业务的协同,生态、服务、场景的协同以及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的创新将越来越突出,推动着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制造知识、制造资源、制造能力的跨企业协同协作。
关键技术趋于开源化、生态化
对于我国的工业互联网来说,开源开放是构筑新优势的重要契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让创新链各主体低成本获取知识并提升技术能力,还可以提升共性知识的复用能力,有效降低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的成本。
曾经我国封闭、专用的工业软件开发环境,当下正在走向开放和开源。2023年,开源生态的重点会变成软件开发生态建设,开源人才加快汇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可控技术和产品的工业软件企业加速孵化,围绕工业企业应用场景提供丰富的解决方案。通过工业软件新生态的建设,开源生态建设途径愈发清晰。
工业数据智能技术步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如何释放更高的业务价值,需要海量工业数据在技术创新下进行不断地融合应用。当前,通过工业数据智能技术逐步挖掘后,海量工业数据的价值得以展现,并于“预测性维护”“能耗优化”“运行优化”“质量寻优”等环节,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并得到行业用户的肯定。2023年,在技术日趋成熟和内需逐渐释放的双重催化下,工业数据智能化应用将在更多的工业场景大规模落地。同时,据此研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类应用也将成为服务商重点发力的方向。
体系化安全布局推动内生安全加速实现
工业领域的新型网络安全也至关重要,尤其是网络安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不断向互联网领域布局的当下,以工业应用安全、网络安全、工业数据安全以及工业智能产品的安全为重点环节。
2023年,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领域的体系化规划和布局。技术层面,监测感知、威胁防护、处置恢复等通用性安全技术将持续普及应用;产品服务方面,工业安全硬件和软件产品、工业安全服务等种类将进一步丰富,工业互联网企业和服务对象的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相关标准制定方面,标准组织、产业联盟及国家部门正在加速推动总体规划、平台体系、接口规范、检测体系等方面的标准制定,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发展。
生态体系化培育成为平台竞争新焦点
按目前形势来看,各国重点行业龙头企业还将继续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下持续发展。我国将进一步健全“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平台体系,这也让企业竞争模式开始发生显著变化。依托供应商资源和用户资源、平台整合研发资源,工业互联网企业从提供单一场景解决方案向着生态资源聚合转型快速变化,不断构建基于平台的共赢生态系统,可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用户提供协同制造、智能制造、供应链金融、设备资产运维等综合服务。2023年,生态培育将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竞争的焦点。
“数字工匠”培育体系加速形成
目前,制造业转型升级及数字工厂建设正在持续深化,对于构建数字化人才战略来说,培养专业技能交叉融合且具备勇于创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精神的“数字工匠”是优势之选。
随着全球数字化人才高地逐步形成,并逐步向北美、欧洲、亚太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城市群集中;从行业分布来看,在美欧地区,数字化人才已下沉至数字化转型需求强烈的行业,而亚太地区还依旧集中在ICT产业。我国已有40多所高校开设了工业互联网专业,2023年,我国将从标准体系、培训与评价机制、专业学科、产教融合、以训促学方面持续发力,将院校打造为“数字工匠”培养的重要阵地。